参究应落实在快乐生活上

我觉得非常可惜的一件事就是,在不少想寻找真正解脱,发现生命实相的人之中,有些人甚至不惜放弃了家庭与事业,但是却又浪费了大半的生命在宗教的仪轨、戒条,及唱诵上。他们所讲的话喜欢围绕在神恩、感应、轮回、业障、未知的世界里,或是守着经文里的道理不放,或游走于明师之间,或迷失于徒弟与学生的奉承及围绕,几乎忘掉了自己的初发心。也有的就只反复念着一句名号,心中却没有去探讨及反闻的疑情。

对一个参究者来说,若没有了疑情,就等于没有了发明心地的能量。因此到底只是要当个宗教里的神职人员、信徒,或是要当一个解开生命实相的参究者,最好能一开始就弄清楚自己的需要。若是选择当神职人员或信徒的话,在各个宗教里早已有自己的法规,这并不是我要谈的主题。但若是想要修行参究,那就不应忘记释迦佛当初在追寻生命实相的参究上,所花费的心血。这一段求道经过的故事经常被提起,却也经常被忽略,真是「神奇」!

佛陀在涅盘前的启示里,告诉研究他的道理的人要去探讨、深思﹝闻、思、修﹞,尤其是「思」更为重要。他也曾经说过,他所说的法就像「指着月亮的手指头」一样,月亮代表他所发现,无法解释的真理,而手指头则代表他所说的一切法。但是今天的社会里,当有人在静处认真参究时,却常会被某些有心人不以为然的私下或公然批评,理由是:那是自私自利的独修,不符合服务社会及人群的精神。不过那些人可能不知道,或忘记了释迦佛曾经说过的一句话:「我不相信一个已被绳子绑住的人,能够帮助别人解开绳索」。耶稣基督也说过:「盲人岂能领盲人?两个人不是都要掉在坑里么?」。这就像一个不懂游泳的人,如何能跳下水去救人?如果他仍没有发现生命的最究竟实相这个永恒的大真理的话,其所说的也只不过都是别人的东西罢了。

我常讲,一个在静处独修的人,就像在实验室里守着仪器作各种研究的科学家一样,他需要耐力、信心和冷静。如果他仍然需与一般人般的不停攀缘,或仍热衷于政治、社团、名利等等的话,他的实验室一定会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,这样一来,我想他一辈子里将很难对自己所想研究的事物有所成就的。果真如此,他又要以什么质量来指导学生,及忠告人类呢?不管如何,人各有志。因此就像一个在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一样,一个忙着参究生命实相者,其不也正代表一种心灵科学家或一个个人工作者的身份吗?

当然从事参究的人,若能事先准备好一定程度的生活及心理之所需,及替自己营造一个适合的环境是很重要的。一般的上班族亦可等下班后自己利用时间从事参究。只要日常生活、家庭里有这个环境、条件,则也可算是理想的场所了。而条件是要靠个人去创造的,一般来说,在家参究,有时会比在外面群众聚集处更理想、单纯。因为现在有部份所谓的「道场」其实已经被染得相当的世俗化、社会化了。它可能是想有所作为的地方,是加强信仰、团队力量及深入人群的处所,但却非理想的参究处、打破心内无明的好地方。当然这还是要靠参究者的本身智慧去做观察、判断与抉择,因为这个仍与参究者的根器、习气与缘份有很大的关系。虽然好的道场及老师还是不在少数,但也只有好的机缘才能遇得到。参究时也不能太一成不变,只要心中能有定见,不人云亦云,不落入俗套,不封闭,不压抑,也不急功着相,凡事随份随力,处事圆融,化繁为简,则这些都是方便可行的。

我所说的参究方法,这个「语言精灵软件」的发现,是我自己所创见的。我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去进一步思考、整理,其间大部份的时间,不是静坐、闭关,即是面对着大自然沉思。我集中精神,细心的去观照所发现的,我希望能从一个全新、现代的角度去解释这个新发现,而非只是古人言论的再制,或陷入于宗教的狭窄范围里。因此我不愿只是根据经书或古人的言论,大量引用别人及书上所说之理论去加以分析讨论,而不管自己是否真正走过那条路,真正体会到那些修行经验。我的参究方法是走实际路线,并发现真理,而并非只是气氛、感受、理论、脑筋的想象,它的最终结果必须落实在快乐的生活上。

留下评论